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Free shipping over $2000 ・滿$2000免運

陳蔭羆 George Chann

深埋在抽象裡破碎分解的碑文

陳蔭羆 George Chann (1913-1995)

 

生於1913年的廣東中山縣,1925年隨父親移民至美國南加州,爾後於1934年進入奧蒂斯藝術學院(Otis Art Institute)接受正式的繪畫與素描教育,並在此校獲得學士與碩士學位,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藝術生涯。早期以最難表現的人像畫聞名,走紅於美國藝壇,善於描繪黑人、亞裔、或窮苦的老弱婦孺,虔誠信奉宗教,於畫作上帶有濃厚的人道關懷,主要為印象派及表現主義的技法與風格為主,在1947年曾受邀至中國寫生達三年之久,創作近百幅以上的油畫、水彩作品,並在上海、廣州、香港等地舉辦展覽。

 

返美後,作品風格開始從具象轉為抽象,曾在一段文字內記載轉變原由:「早年學習西畫,他喜歡描繪窮苦人家、老人、小孩。自中國訪美之後,他發現美國藝術已走向現代化之路,為迎頭趕上,於是,透過閱讀書籍,致力使自己的畫風由傳統邁向現代。」文中提及的風潮正是1950年代全盛時期美國的「抽象表現主義」。

受到洛克(Jackson Pollock)、克萊恩(Franz Kline)和托比 (Mark Tobey)等人的創作精神感召,陳蔭羆開始發展出一種屬於中國式的抽象畫,也加入了美國戰後抽象藝術發展運動。